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金融人失业后干点啥?

文章发布于:2023-11-01 21:37:50


只要身段柔软,身体健康,心态平和,干啥不行啊?


前几天参加聚会,一个做财富管理的大佬,原来是职业运动员,说他正在考“体能训练师”资格证,想着万一以后失业了,还可以多个就业选择。

另有一个朋友是股份制银行的,他们人力最近在统计《公司不可或缺人才名单》,为啥要统计不可或缺人才啊?也就是说没进名单的都可以裁掉了呗?吓得她连夜报名了“法考”。

还有一个朋友是保险公司的,绝对的头部机构,但最近有小道消息传公司要搞40岁以上职工大裁员,弄得她心里七上八下。我们出主意说,万一有你,你去自媒体干“探店吃播”吧,肯定能红!该同学的特长是了解北京所有小众美食,凭空描述一下风味儿,都能让人流口水。

然后大家问我怎么想,我说要是投研交都容不下我了,我就去写“穿越小说”,这种奶头乐文学,在经济衰退期最受欢迎。

结果大家纷纷吐槽:得了吧你,就你那更新速度,靠稿费赚钱得饿死。

我反驳说:真要快饿死了,手速自然就上去了!

毕竟,人是最会适应环境的动物。

以上这些话可能都是开玩笑,但最近混金融圈儿的朋友们确实越来越悲观了,特别是35岁以上的中层,原来是从不担心职业生涯的,甚至裸辞的都不在少数,毕竟大家都有点真本事在身上,换个公司嘛,就算不能升职加薪,但平移的机会肯定到处都是。

但这两年,行业下行趋势愈发明显,降薪潮叠加裁员潮,监管盯着金融行业搞收入再分配,大家开始担心一旦被公司裁员,恐怕在整个行业都找不到适合的岗位。你以为的摩擦失业,搞不好变成提前退休了!

中年人失业,面临双重打击,一方面是经济的,一方面是精神的。

经济的还好说,毕竟前些年是金融的上升周期,能混到中高层的,收入必是累累增长,就算不到财富自由的程度,也不至于拿不出全家几年内所需的开销。倒是精神的比较麻烦,以前大家主动gap year,那是艺高人胆大,而被裁员又一时找不到下一份体面的工作,则像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,且职场的否定可能连着家庭的否定,上怕父母担心,下觉得对不起孩子,中间觑着配偶的脸色,生恐被爱人瞧不起……


我是见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“东北失业潮”的,虽然那时候还在上学,但整个城市铺天盖地的压抑气息还是令人终生难忘。

一开始只是零星的负面消息,温水煮蛙,降低20%、30%的工资,砍掉奖金;之后轮休,你上一周,我上一周,一个月上半个月班,降薪50%也不为过吧?再之后就很容易发现谁是可有可无的人了,不好说话的停薪留职,好说话的买断下岗。

早期失业的人,心理上是猝不及防的,有可能觉得不公、屈辱,也怕人知道。那时候有很多人明明下岗了,还是穿着整齐的工作服,按点出门,到点回家,白天在外面孤独地闲逛。

后来失业的人越来越多了,甚至企业都倒闭了,所有人一起砸了饭碗,几万几万的钢铁、化工、纺织厂职工同时失业,也就没什么可瞒的,也没什么可羞愧的了。但个体不幸演变成群体不幸,更容易令人陷入绝望。特别是双职工家庭,夫妻都下岗的;或者靠一个人撑起全家,家里还有孩子或者病人的刚性支出,就很可怕。

我记得悲观的顶点出现在1998年夏秋之交,特大洪水爆发的时候,每天都能看到暴雨成灾的新闻,每天也都能听到某某跳楼、谁谁跳河的八卦。对我刺激颇大的一件事是我爸厂里的一个同事,下岗后买了三斤五花肉和一包耗子药,做了一顿红烧肉给老婆孩子,一家三口就这么一起走了……(但这不是最刺激的,更糟心的场面我也不忍心跟你们说。)

再之后,大家开始适应新的环境,特别有勇气,有能力,有干劲儿的人,投入到新的改革浪潮中,成了新的企业家,中高层管理者,技术工人;也有人从此告别职场,四十多岁起,每天打麻将,一口气打到六、七十岁,虽然日子算不得多宽裕,多励志,可大部分人也获得了新的平衡,渐渐过得有滋有味儿;但也有人,就像《漫长的季节》里说的,卡在了那一年的滂沱大雨里,再也走不出来,再也高兴不起来……

年轻的时候,我曾想,我要读很多很多书,学很多很多本事,认识很多很多人,要确保1998年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但后来,随着阅历的增长,见识了经济周期的无情,也认识到个人才华的平庸,才明白,不让1998年重演,不是硬要拥有逆天改命的决心和能力,而是要培养顺天应命的勇气和自得。

金融人失业后要怎么办呢?

我想第一要务是把失业的消息散出去。别抹不开面子,对外坦然,是内心重获平衡的前提条件。而且金融行业,尤其是中高级职位,信息是很不对称的,基本上以熟人举荐为主。大家都不知道你失业了,那要如何举荐你?像我司服务金融机构客户比较多,就经常看到他们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中高层和业务骨干,急得抓耳挠腮,四处打听;而另一边呢,我们也常常发现,给我们做兼职研究顾问的行业大拿们,摩擦性失业后,拔剑四顾心茫然,简历不知道往哪儿投。其实即便是下行周期,机会也是有的,但首先需要我们给机会以机会!

朋友们介绍来的工作,不一定那么贴合需求,这是常态。有时候咱明明已经混到部门总了,可友人发来一个团队长的机会,心下难免觉得,自己是不是被看低了?

千万别这么想!

任何一个给你介绍工作的朋友,都是欣赏你的,他们只是不够了解你。但凭什么每个朋友都要了解你呢?2500年前孔子就说过,“人不知而不愠”,不合适的工作,委婉拒绝就好了。知道我们失业了,还跑来和我们说话的朋友,都是对我们往昔人品和能力的高度肯定。高兴还来不及呢,别想些有的没的。

第二件重要的事情,是好好地拥抱家庭。作为金融人,尤其是前些年混得风生水起,升的快,赚的多的,不见得是好儿女,好爱人,好父母。因为得到的多,付出的也多。我们忙的时候常常想,等赚够了再陪伴亲人,但其实就是个很少在家,很少做家务,很少提供精神价值,甚至有可能是脾气暴躁,满脸疲惫的负能量之王。

我见过很多人失去工作后,也失去了家庭,然后抱怨配偶是势利小人,连父母也更偏爱有出息的孩子。我们老家有句俗语,叫“一俊遮百丑”。我高中时有一段叛逆期,性格极其讨嫌,爸妈就经常感叹说,还好学习好,一看成绩单,气才消了。现在咱们扪心自问一下,三、四十岁的自己,是不是除了事业有成,能挣几个钱,就啥优点也没有了?咱们是贴心地陪父母看病,看电影,教会他们使用app的小棉袄么?是记得配偶生日、纪念日,陪他/她旅行,刷综艺,同仇敌忾骂公司领导的灵魂伴侣么?是给儿女做饭,好声好气陪他们做作业,理解孩子,支持孩子,我们儿时期待的那种爹地妈咪么?

如果我们曾经因为忙,因为时间不够,因为必须长出尖刺对抗世界,而无法给于家人柔软的拥抱,那么现在为什么不趁此机会补上呢?

很多人都知道大导演李安曾经在家待业六年,靠老婆养的故事吧?还感叹人家爱情坚贞。但其实只要夫妻一方的收入可以应付家中开销,谁会不愿意养一个柔声细语,在家包饺子的李安呢?咱们一俊没了,就再拿出一俊,在不挣钱的日子里,温柔、体贴、乐观、有趣,这样的自己可能比一个衣着光鲜、颐指气使、脚不着地的金融精英,更值得被爱。

第三件事,是成为更好的自己。我知道这话烂大街了,但有用。

成为更好自己的第一步,是成为更健康的自己。锻炼身体啊!同志们!之前十几二十年,咱们是怎么拿命换钱的?现在暂时不用换了,还不赶紧把身体养好。早睡早起多运动,健康饮食心放松。

很多人忧心如何对抗经济下行周期,是买点黄金啊?还是换点外汇啊?其实最根本的手段,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之源,就是一副好身体。别说金融业萎缩了,哪怕退回物物交换了呢,咱有膀子力气,就能过好日子。相反,若是缠绵病榻,多少钱也不够花。

成为更好自己的第二步,是成为更优秀的自己。很多朋友担忧就业前景时,第一个想到的办法是考证。考证是个路子不假,但若是投身一个陌生行业,光有个证,也可能作用不大。

还有一个自我提升的好办法,是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,系统梳理一下有什么心得,又有什么教训。特别是中层,其实接触的信息量很大,上到企业管理,中间业务优劣势,风险点,下到流程细节。但以往工作时,都是一个事儿接着一个事儿推着前进,很少有闲心停下来思考,如今正好对过往做个总结。如果文笔好,能发表出来,这是极其宝贵的知识财富,且彰显能力,还有可能被潜在工作单位的老总一眼看上;就算写不出来,脑子里想清楚了,回头再需要面试时,跟人谈起来,也会更加言之有物,条条有理。

老实说,跟1998年东北的下岗工人比,2023年面临失业的金融人可要幸福太多了。大家一不缺下锅的米粮钱,二学过历史,见过天地,没有对未来天塌地陷般的恐惧。只要身段柔软,身体健康,心态平和,干啥不行啊?


文:曾荣 |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




资管云·免费兑换任意实务课↑↑↑


资管云·课程推荐

讲师

郑智 | 智信研究公司创始人

试听任意5节



资管云·推荐阅读

🔥 猎头:不要再让我推荐理财师了

🔥 通胀可怕还是通缩可怕?

🔥 私人银行还能卖点啥?



ziguanyun.com


Cathy-资管云小秘书

 →产品咨询 / 转载合作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